Home

Awesome

EDA_NLP_for_Chinese

中文EDA实现。本工具是论文《EDA: Easy Data Augmentation Techniques for Boosting Performance on Text Classification Tasks》的中文版本实现。
原作者虽给出了针对英文语料数据增强的代码实现,但不适合中文语料。我经过对原论文附上的代码的修改,现在推出这个适合中文语料的数据增强EDA的实现。

Usage

  1. 先将需要处理的语料按照下面的例子处理好成固定的格式:
0	今天天气不错哦。

1	今天天气不行啊!不能出去玩了。

0	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!

即,标签+一个制表符\t+内容

  1. 命令使用例子:

$python code/augment.py --input=train.txt --output=train_augmented.txt --num_aug=16 --alpha=0.05

这里:

input参数:需要进行增强的语料文件

output参数:输出文件

num_aug参数:每一条语料将增强的个数

alpha参数:每一条语料中改动的词所占的比例

具体使用方法同英文语料情况。请参考eda_nlp

Chinese stopwords

词表名词表文件
中文停用词表cn_stopwords.txt
哈工大停用词表hit_stopwords.txt
百度停用词表baidu_stopwords.txt
四川大学机器智能实验室停用词库scu_stopwords.txt

Reference

Acknowledgments

原论文阅读笔记

《EDA: Easy Data Augmentation Techniques for Boosting Performance on Text Classification Tasks》

简介

在这篇论文中,作者提出所谓的EDA,即简单数据增强(easy data augmentation),包括了四种方法:同义词替换、随机插入、随机交换、随机删除。作者使用了CNN和RNN分别在五种不同的文本分类任务中做了实验,实验表明,EDA提升了分类效果。作者也表示,平均情况下,仅使用50%的原始数据,再使用EDA进行数据增强,能取得和使用所有数据情况下训练得到的准确率。

已有方法及其问题所在

由于没有一般的语言转换的通用规则,因此NLP中的通用数据增强技术人们探索甚少。上述若干方法,相对于其能提升的性能,实现开销更大。

作者还列举出了其他一些增强方法,而EDA的优点在于能以更简单的方法获得差不多的性能。

创新思路

在本文,作者提出通用的NLP数据增强技术,命名为EDA。同时作者表示,他们是第一个给数据增强引入文本编辑技术的人。EDA的提出,也是一定程度上受计算机视觉上增强技术的启发而得到。下面详细介绍EDA的四个方法:

对于训练集中的每个句子,执行下列操作:

这些方法里,只有SR曾经被人研究过,其他三种方法都是本文作者首次提出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长句子相对于短句子,存在一个特性:长句比短句有更多的单词,因此长句在保持原有的类别标签的情况下,能吸收更多的噪声。为了充分利用这个特性,作者提出一个方法:基于句子长度来变化改变的单词数,换句话说,就是不同的句长,因增强而改变的单词数可能不同。具体实现:对于SR、RI、RS,遵循公式:$n$ = $\alpha$ * $l$,$l$ 表示句长,$\alpha$ 表示一个句子中需要改变的单词数的比例。在RD中,让 $p$ 和 $\alpha$ 相等。另外,每个原始句子,生成 $n_{aug}$ 个增强的句子。

实验环节

实验设置

作者使用了5个不同的Benchmark数据集(这里不再介绍每个数据集是什么,如果你想了解可以去查原论文,但没太大必要),这样就有5种文本分类任务,使用了两个state-of-the-art文本分类的模型:LSTM-RNNCNNs。并将有无EDA作为对比,同时因为欲得到EDA在小数据集上的实验效果,将训练数据集大小分为500、2000、5000、完整这4个量级。每个训练效果是在5个文本分类任务上的效果均值。

实验结果

2019-05-16_071449.png

<center>表1</center> - 作者指出,EDA在小训练集上有更好的性能效果。若使用完整的训练集数据,不使用EDA的情况下,最佳的平均准确率达到88.3%。若使用50%的训练集数据并且使用EDA的情况下,最佳的平均准确率达到88.6%,超过前述情况。

2019-05-17_152900.png

<center>表2</center> ​ 其中,$n_{aug}$ :每个原始语句的增强语句个数;$N_{train}$:训练集大小

其它

1. EDA提高文本分类的效果的原理是什么?

2. 为什么使用EDA而不使用语境增强、噪声、GAN和反向翻译?

上述的其它增强技术作者都希望你使用,它们确实在一些情况下取得比EDA较好的性能,但是,由于需要一个深度学习模型,这些技术往往在其取得的效果面前,付出的实现代价更高。而EDA的目标在于,使用简单方便的技术就能取得相接近的结果。

3. EDA是否有可能会降低模型的性能?

确实有可能。原因在于,EDA有可能在增强的过程中,改变了句子的意思,但其仍保留原始的类别标签,从而产生了标签错误的句子。